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新型医疗开始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护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前,医疗圈总说“医生一句话,护士跑断腿”,很多人觉得护士只是医生辅助,学历也没有医生高。如今已完全不是这种情况了,护士的学历越来越高,博士、硕士不少见,而且很多护士手握创新专利,他们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下半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
第四章执业规范第二十七条:专科护士可以根据医疗机构授权,在专科护理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按照市卫生健康部门公布的目录开具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和外用类药品。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也就是说,从下个月1号开始,深圳的护士拥有了处方权!
这意味着,护士将拥有处方权,而专科护士的培训也将全面进入新阶段。拥有处方权意味着什么?这对于医疗服务现状是否又将带来一次新的冲击?在上海,护士行业发展是否也将有类似前景?不过无疑的是,医疗专业人士普遍将其视为积极信号,“医、护、患”多方共赢的时代,是否即将到来?
深圳《办法》并非空穴来风。去年6月23日,深圳市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作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医疗法规在时隔5年后的2.0版,其中一个亮点便是“护士也能开处方”。《条例》第64条提出,“建立专科护士制度。鼓励护士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参加专科护士专业培训,取得专科护士证书。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可以在护理专科门诊或者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开展下列执业活动:开具检查申请单、治疗申请单等;开具外用类药品。”
同时,《条例》对“准入门槛”也进行了限制,获得专科护士证书需满足3个条件,即具有本科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及2年以上相关专科岗位工作经历、取得中级以上护理专业技术资格。
国外已有成熟经验,国内仍在摸索阶段
在许多医疗专业人士看来,护士往往才是患者病情变化的“最早见证者”,甚至有时无法等到医嘱,就不得不进行紧急处理,但没有法律政策保证的“灰色”地带,始终放不开手脚。在全球范围内,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目前,英国、芬兰、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多已经开放护士处方权,并有一定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护士处方。需要指出的是,几乎每个国家都对护士处方权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在英国,一般的注册护士有资格申请处方权,但前提是必须有注册后3年以上的临床经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护士5级或5级以上,被英国国民卫生服务系统信任的医疗机构或全科医疗机构聘用,并能出具相应的证明。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护士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新西兰护士在取得了生物科学和药理学的硕士学位之后,可以申请处方权。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规定,拥有处方权的护士可以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开药。而且患者的情况必须要由医生确诊,护士也要根据医生的诊断开出药品和非药品的处方。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既保证了护理人员的合法执业,又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国外的经验已比较成熟,国内目前处于探索阶段。之前四川有医院推出护士处方权试点,却在不久后叫停。知情人士透露,矛盾点主要在于试点允许护士开具用药处方,对医药流通销售产生了一定冲击。
护士拥有处方权
对医生是松绑还是挑战?
“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专科’最大的价值。”在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任宏取得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资格证已有一年。作为区内首位取得该项认证的护士,她为中心开设的伤口护理门诊提供着更专业的技术、临床支持。“急性期如烫伤、术后换药拆线、引流管伤口处理等;慢性期如压疮、下肢动静脉溃疡、糖尿病足溃疡等,都是居民常见的‘家门口需求’。动辄数小时的奔波对术后,尤其是老年患者很不友好,如果这部分工作能由我们独立承担,可以分流不少压力。”
“需要关注的是,关于‘护士处方权’的讨论其实只涉及少部分护士,即‘专科护士’,但如何定义专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办主任、上海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吴蓓雯分享了国外的相关经验。“以美国为例,职业发展通道从注册护士、专科护士再到APN(具有高级执业护士资格的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目前我们所说的‘专科护士’,其实与APN的内涵更接近,即在临床护理、管理、教育、研究等多领域均有发展,可独立诊断、治疗、处方、指导患者自我管理等。”
在她看来,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是最亟待突破的口。“各家医疗机构或许都有专科护士,但并非正式认证,跨院不认可。而相关资格认证不由卫健部门下发,需要和护理学会合作。”同时,目前一些专科护士实际仅为“专业护士”,“比如肿瘤科护士多年成长后才能在某个亚专科有一技之长,如果科室里有一半人都是‘专科护士’,就会在管理上产生尴尬。”
确定了“人”,下一个重点是“岗”。专科护士未来可以做什么?
“更广阔的空间应该在基层社区。”吴蓓雯说,随着互联网平台日趋成熟,首先可以由三甲医院护士下沉提供咨询等服务,前期应以安全为主,“待成熟后,二、三级医院护士可提供部分初诊服务,如开具专科检查等;同时社区医院护士可发展亚健康管理等,在护理服务层面也做好分级诊疗。”
不少从业者谈到,目前其实已有护士在进行类似业务,但只能在后台输入医生的工号。“比起大众想象中可能造成医护间微妙的竞争,或许医生对这一发展趋势有更迫切需求。”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坦言,专科护士认定标准并不低,且执业范围也在其专业范畴内,让程序合理化后,也让医护松绑,最终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可服务更多患者。
上海:相关试点将于近期出台
当然,撼动根深蒂固的就医理念并非易事。
“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慢慢打通各个环节,也让医、护、患都有理解适应的空间。”吴蓓雯透露,上海其实近年来也一直在布局相关改革,“市卫健委与护理学会合作,依托护理院校进行培训,首先将人才队伍建设起来。”她介绍,如在重症护理培训中,包含3个月的理论课程与3个月的实践教学,“理论课程中,一半时间是来自院校的基础课,另一半时间则由专委会提供专科培训。取得专科护士资格证后,即进入了蓄水池。”
同时,本市将优先遴选确有需要、可操作、符合医疗安全的门诊先行试点,如PICC静脉导管护理门诊、伤口造口护理等,并积极与医保部门打通收费,让护士在后台也可以在限定范围内开具检查等,收费价格与医生相同。据悉,相关文件政策预计近期出台,“我们希望能以更完善的细则做好风险规避,迈出稳妥的第一步。”
“虽然患者大多数更依赖医生,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改革、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越来越多护士也在工作中也有了显示度。”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对患者而言,可有效节约医疗资源,缓解“看病难”压力,提供更及时的护理服务,缩短治疗时间;对护士而言,能提高社会地位、职业价值,改变“重医轻护”观念,最终有助于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端实用型护理人才,“我相信,在完善相关政策后,规范人员准入、职责范围、法律责任等,将涌现更多能‘独当一面’的专科护士,为患者带来更全面、精细的个体化服务。”
实现医、护、患三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等客观情况,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护士处方权制度。处于中度老龄化的中国,情况似乎更加紧迫,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1441.1万人,其中注册护士522.4万人,庞大的护理队伍面临着更加多元的医疗服务。
尤其是家庭医生制度普及、医生多点执业推广等,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护士无法只做单纯的医嘱执行者了,慢病管理、伤口护理、家床服务等是否都仍需要由医生开具处方呢?”相关人士说道,在老龄化日趋深化的当下,拥有处方权的护士对大量社区慢病患者群体是利好的,这种改变也是符合发展趋势的。
对整体医疗资源而言,专科护士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处方权,能够降低患者等待时间、降低医疗成本。让我们想象一个场景,眼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动辄等号几百,但如果护士具有处方权,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开具相关检查、处理的处方,为之后的治疗节约时间。这样及时、便利的服务,是对医疗资源的更高效的调配与使用。如果不能给护士足够的权限,那么她们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就放不开手脚,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就难以缓解。
同时,专科护士和患者沟通的时间成本较少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验证。另一方面,近年来,护士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但和医生的准入门槛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职业认同感低也会让大量护士流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护士处方权落地有望实现医、护、患三赢的局面。
附件:《深圳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办法》